新手叉车司机刚上岗,班组长最该做的4件事(一)

发布日期:2025. 8. 19

很多叉车司机从走进企业的第一天起,就被默认为“已经准备好了”。

只因为有操作证,就被视为合格司机;

只要会启动、能走直线,就被安排独立上岗。

但真正进入现场后,问题就暴露出来了:倒车缓慢、装货歪斜、转弯过急,看似能操作,实则处处不对劲。

熟练不起来、效率提不上、动作总显别扭,甚至因紧张而频繁出错。

原因很简单——从进厂路线、货位规则、作业习惯到安全盲区,这些现场必须掌握的知识,考证时根本没有教过。

现实工况远比课堂复杂,也远比模拟训练危险。

这不是新员工能力差,而是没人告诉他们:怎样在真实环境下做到安全、准确、高效地作业。

叉车不是开得动就能上岗,操作不等于安全。

所以问题来了:

一个刚拿证的新手司机,到底该怎么培训,才能真正做到“能上岗、会上岗、懂风险”?

接下来,我们梳理了新手叉车司机必须掌握的4个培训重点,无论你是现场班组长、安全管理员,还是负责岗前安排的主管,这都是你必须了解的内容。



新手叉车司机需培训的4个重点内容

1. 基础认知:理解设备、理解责任

培训的第一步,不是上车操作,而是让新司机真正理解自己坐上去的这台车,和他肩上的这份责任。

很多新手上岗第一天,对自己开的是什么型号的叉车、载重多少、转弯半径多大,完全说不上来。更别说了解轮胎适用地面、液压系统反应速度、刹车松紧这些关键细节。

更常见的,是他们完全不理解“责任”意味着什么。

他们不知道,一次错误操作,可能导致货物倾倒、货架撞损,轻则损失几千上万,重则伤人、封仓、停工、被追责。

他们也不了解,叉车属于“特种设备”,操作行为本身就受监管,出了事,不是简单赔钱了事,而是可能承担法律责任。

所以培训要从根本上让新手明白两件事:

第一,叉车不是普通车辆,它是一台有风险、有限制的“生产工具”。

第二,叉车司机不是单纯的“搬运工”,而是承担设备、人身和企业财产安全的关键岗位。

这一步认知不到位,后续无论怎么练习操作,都只是“表演”,缺乏安全意识和敬畏感,迟早出问题。

建议每个新员工上岗前,都安排一次专门的岗前讲解课,内容不需要复杂,但要讲清楚以下几点:

  • 本企业所用叉车的基本参数、性能特点

  • 日常检查与常见故障预警(如刹车异响、举升不稳)

  • 与人、车、物的最小安全距离要求

  • 企业内事故案例与责任后果

只有先让人把“角色”和“风险”搞明白,后续的操作训练、规范流程,才有落地的基础。

2. 操作规范:一对一教学 实操模拟

让新司机“上手”,不是简单给他一把钥匙,而是要建立一整套可控、可回顾、可纠偏的操作训练流程。

现实中很多事故,表面上是技术问题,本质上是操作流程从一开始就没有被规范下来。

比如:

  • 转弯幅度过大,把旁边货物擦倒;

  • 举升高度判断失误,导致堆垛歪斜;

  • 倒车过程中边看边动,方向偏移却没及时修正。

这些都不是经验问题,而是操作动作一开始就没被标准化。

你教会他“怎么动”,也要让他知道“为什么要这样动”,以及“动错了会发生什么”。

培训不能靠“看别人怎么开”,更不能靠“自己摸索”。

一个规范的培训流程,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:

① 一对一教学,口令清晰,动作分解

不要把新司机丢进车间“自己跟着看看”。每一个基础动作——启动、提货、转弯、放货、倒车,都要分步骤演示,每一步都说清目的和注意事项。

  • 不讲流程,动作就会走样;

  • 不讲原因,动作就记不住;

  • 不讲后果,动作就不当回事。

② 实操模拟,先“错”给他看,再纠正

培训场地要尽量模拟真实工况,比如设置货架障碍、限宽通道、转弯盲区等,制造“易错点”。

故意让他在低压状态下出错,然后讲解错在哪里、如何纠正。这种“低成本的错误”,往往比任何PPT更能让人记住。

③ 明确动作要求,建立操作评价标准

比如:“转弯时轮子与货架保持多少距离算合格”“倒车必须同时具备鸣笛+后视观察”“叉齿插入托盘深度必须超过75%”——这些都是可以量化的判断标准。

不要模糊带过,越细化越能落地。否则新司机只能靠“感觉”开车,而不是靠“规范”。

每个动作的背后,都是安全规则的映射。

培训不是教他怎么快点干活,而是教他怎么在正确的节奏中完成任务,不出事

如果企业能在这一阶段建立好操作规范,新司机的成长速度会更快,失误率也会明显降低。

否则,“边干边学”的代价,迟早要在事故上补回来。


3. 心理建设与安全意识:让新司机“慢”下来

操作规范教得再细,如果司机心态浮躁,安全依然无法保障。尤其是新手,心理状态往往是最大的隐患之一。

很多新员工刚上岗时,心里有三种常见状态:

  • 怕出错、不敢动:操作畏手畏脚,时常熄火、刹车过猛,稍遇突发情况就慌乱。

  • 怕被骂、猛干活:为了表现积极,一味追求速度,忽略流程细节,违规操作频出。

  • 怕被看轻、装熟练:遇到不懂也不问,心里没底却硬着头皮干,错上加错。

这些情绪不是小事,现场一旦出问题,追责时才会发现,问题根本不在技术,而在“心理崩得太紧”。

培训的关键,不只是“教操作”,还要“稳人心”。

① 要告诉他:慢,不是错。违规才是错。

很多人误以为“慢就是不合格”,但在上岗初期,稳重比快更重要。

讲清楚:只要在规定范围内完成作业,动作标准、操作安全,没有人会因为你“起步慢”批评你。

② 用真实事故讲安全,不讲大道理

不要泛泛而谈“安全第一”,而是要用身边发生过的事说话。比如“前两个月某员工因倒车没鸣笛撞上人,休工两月并承担赔偿责任”——这种直接案例,最能让新司机警醒。

如果能配合视频、照片、事故现场图,更有冲击力。

③ 纠正“我有证就行”的思维

新手容易产生“我考过了”的心态,对安全规程不上心。要反复强调一点:

操作证只能证明你“可以开始学”操作,不能证明你“学会了”安全作业。

4. 特别提醒:容易忽视但致命的小细节

安全事故往往不是发生在“高难度操作”中,而是出现在最基础、最简单、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里。

很多叉车新手刚开始作业时,小心翼翼,一切都照章办事。但一两周之后,操作习惯一旦开始“放松”,危险也就悄悄逼近。

以下这几条,是班组长在岗前培训时必须反复强调、重点纠偏的“高频小动作”与“红线行为”:

① 启动前不鸣笛、不观察四周

这是新手最常见的疏忽之一。很多人上车后第一时间就想“动起来”,却忘了最关键的一步:确认周围是否有人、是否有障碍物,再鸣笛示警、缓慢起步。

仓库空间密集、行人叉车混行,一次忽视就可能撞到人、碰到架。

② 夜间、雨天、湿滑地面作业不减速

很多新司机在面对特殊环境时,动作还是按照“正常地面”来执行,结果打滑、视野差、反应慢。

培训中必须强调:一遇到非正常路况,第一反应是降速和加倍注意。

③ 叉车启动前未穿戴防护用品(反光衣、安全鞋、安全带)

很多新司机对防护装备抱有侥幸心理,认为“只是开个车”“又不是搬货”,就忽略了穿戴反光背心或安全鞋,甚至不系安全带。

这类操作在实际事故中往往后果最严重:

  • 没穿反光衣,走在车间里不易被发现,容易被其他叉车误撞;

  • 没穿钢头鞋,脚部被货物碾压或碰撞,轻则骨折,重则终身损伤;

  • 没系安全带,叉车侧翻时极易被甩出驾驶位,造成致命伤害。

必须明确:防护用品不是可选项,是必须完成的安全动作。特别是安全带——开车前不系,等于把自己暴露在事故中毫无防护。

④ 空车高速转弯,视为“无风险”操作

部分新手存在误区:“没载货就随便开”。结果在空车状态下大幅高速转弯,轮胎打滑、车身侧翻的风险更高。

培训中必须纠正这种危险认知,让他们意识到:空车≠安全,空车更轻、更飘,更要控制速度与转向角度。

⑤ 疲劳上岗、带病作业,未主动申报

很多司机有“硬撑”习惯,哪怕头晕、睡眠不足也不请假,觉得耽误产线就是“负责任”。

而事实上,这类隐性风险往往是严重事故的前兆。

培训中要明确:身体状态不佳必须主动汇报,公司有义务保障安全,而不是靠员工“死扛”。

⑥ 习惯性不遵守限速、不减速转弯

有些人为了赶工,在熟悉路线或无人区就随意加速。

这类“路线越熟、越敢冲”的心理,极易在转角或交叉点出事故。

必须强调——速度是安全的第一变量,转弯、路口、货架边一律减速,跟任何经验无关。




文章来源:叉车安全与管理  不代表本平台观点,仅供参考。感恩原创作者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若侵权,烦请平台留言删除。





上海长生物流设备有限公司
联系人:许经理
手    机:18101646214  
电    话:021-58182010   
传    真:021-68014262
地 址: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工业园区大川公路2471号